【悲天悯人是什么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充满同情和怜悯之心。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与仁爱。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悲天悯人 |
拼音 | bēi tiān mǐn rén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后引申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
含义 | 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人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之心。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或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悲天悯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中对“仁”的理解。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后来,孟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民为贵”的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这种思想逐渐演变为“悲天悯人”的精神内核。
在历史发展中,“悲天悯人”不仅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怀的常用词汇,也成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解释 |
他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真是悲天悯人。 | 表达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 |
这位作家的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精神。 | 形容其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富有同情心。 |
作为医生,悲天悯人是必备的素质。 | 强调医者应具备同理心和仁爱之心。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同情心、仁爱、哀怜、怜悯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自私、冷漠无情 |
五、总结
“悲天悯人”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倡导人们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保持善良、同情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