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什么科目】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常见但容易混淆的会计科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性质和归属,本文将从会计科目的分类出发,结合相关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在持有资产或负债过程中,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而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市场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例如,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市场价格重新计量时,若市场价格高于账面价值,则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反之则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什么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具体归类如下:
| 科目名称 | 所属类别 | 说明 |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损益类科目 | 反映企业持有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收益或损失,属于当期利润的一部分 |
该科目在会计报表中通常体现在利润表中,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因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等,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也计入该科目。
4. 其他符合公允价值计量要求的资产或负债。
四、与“投资收益”的区别
虽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都涉及收益,但它们的性质和来源不同:
| 项目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投资收益 |
| 来源 | 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 | 实际取得的股息、利息、转让收入等 |
| 计入方式 | 当期损益 | 当期损益 |
| 是否包含未实现损益 | 是 | 否 |
五、总结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用于反映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收益或损失的一个损益类科目。它在利润表中体现,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在持有资产过程中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未实现损益。该科目广泛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中。
| 科目名称 | 类别 | 用途 | 举例 |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损益类 | 反映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 |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 |
| 投资收益 | 损益类 | 反映实际获得的投资回报 | 股票分红、债券利息、股权转让收益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不属于资产或负债类科目,但其在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企业对市场价值变化的敏感性和财务状况的动态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