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的意思是什么】“白衣卿相”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那些虽然没有官职、身份低微,但在学识、才华或德行上足以与朝廷高官相媲美的人。这个词语带有褒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远胜于外在的权位。
一、
“白衣卿相”字面意思是“穿着平民服装却享有宰相之尊”,最早见于《宋史·苏轼传》中对苏轼的评价。苏轼虽未担任宰相,但因其才华横溢、政绩卓著,被后人誉为“白衣卿相”。这一说法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尊重,也反映了“以才为贵”的价值观。
该成语多用于赞美有才华、有德行却不居高位的人,常用于文学、历史或教育语境中。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白衣卿相 |
拼音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出处 | 《宋史·苏轼传》 |
含义 | 虽无官职,但才德出众,可比高官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有才华、有德行之人 |
近义词 | 才高八斗、德才兼备、名士风流 |
反义词 | 无才无德、庸碌无能、尸位素餐 |
举例 | 苏轼虽未任宰相,却被称为“白衣卿相” |
适用场合 | 文学、历史、教育等正式或半正式语境 |
三、延伸理解
“白衣卿相”不仅是一种对个人才能的认可,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士人”阶层的重视。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许多寒门学子通过努力考取功名,成为国家栋梁,而那些未能入仕但依然德才兼备的人,也被视为“白衣卿相”。
此外,这一成语也提醒人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个人的修养和贡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人物或出处,可参考《宋史》《苏东坡全集》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