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呢】“功盖三分国”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句诗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那么,“功盖三分国”到底指的是谁呢?下面将从诗句出处、人物背景以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诗句出处与含义
“功盖三分国”出自杜甫的《八阵图》,全诗如下: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对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的赞颂。其中“功盖三分国”意指诸葛亮在三国鼎立局面中所建立的功业,足以超越其他人物,成为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谋士之一。
二、人物背景分析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誉为“千古智圣”。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提出“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帮助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其治国理政、军事才能、忠诚品德深受后人敬仰。
三、为何说“功盖三分国”
| 项目 | 内容 |
| 政治贡献 |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制定内政政策,稳定国家;提出“联吴抗魏”策略,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
| 军事成就 | 制造木牛流马、发明八阵图,多次北伐曹魏,虽未成功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
| 文化影响 | 被后世尊为智慧象征,其《出师表》成为忠臣典范,影响深远。 |
| 历史评价 | 杜甫称其“功盖三分国”,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其“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但也肯定其“尽忠益时”之德。 |
四、总结
“功盖三分国”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奠定了蜀汉的基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的诗句正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赞美。
结论:
“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