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度级别分为A,B,C,D四个等级。 和以前的百级、万级、十万级是】在制药、生物工程、电子制造等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中,洁净度等级是衡量空气洁净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行业标准的更新与国际接轨,传统的“百级、万级、十万级”概念逐渐被更科学的A、B、C、D四级分类体系所替代。下面将对这两类洁净度等级进行对比总结。
一、洁净度等级分类概述
分类方式 | 等级划分 | 适用场景 |
传统分级 | 百级、万级、十万级 | 早期制药、食品加工、实验室等 |
新标准分级 | A、B、C、D级 | 现代制药、生物制剂、高精度电子制造 |
二、新旧洁净度等级对比说明
1. A级(最高等级)
- 对应传统等级:百级
- 特点:适用于高风险操作区,如无菌灌装、无菌操作间。
- 空气粒子数:≥0.5μm ≤3520个/m³;≥5.0μm ≤20个/m³
- 适用范围:高纯度药品生产、细胞培养等
2. B级(次高等级)
- 对应传统等级:万级
- 特点:通常作为A级区域的辅助区域,用于支持性操作。
- 空气粒子数:≥0.5μm ≤35200个/m³;≥5.0μm ≤290个/m³
- 适用范围:无菌检查、包装前处理等
3. C级(中等级别)
- 对应传统等级:十万级
- 特点:适用于一般生产区域,对微生物控制有一定要求。
- 空气粒子数:≥0.5μm ≤352000个/m³;≥5.0μm ≤2900个/m³
- 适用范围:原料药制备、普通制剂生产等
4. D级(最低等级)
- 对应传统等级:未明确对应
- 特点:适用于对洁净度要求较低的区域,如仓储、辅助房间。
- 空气粒子数:≥0.5μm ≤3520000个/m³;≥5.0μm ≤29000个/m³
- 适用范围:非关键区域、物料存放等
三、新旧等级体系的差异
对比维度 | 传统分级(百级、万级、十万级) | 新标准分级(A、B、C、D级) |
划分依据 | 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0.5μm的粒子数为标准 | 以粒径分布和微生物控制为核心 |
等级数量 | 3级 | 4级 |
应用范围 | 较窄,多用于特定工艺环节 | 更细化,覆盖更广的生产区域 |
控制重点 | 主要关注颗粒物浓度 | 同时强调微生物和颗粒物控制 |
四、总结
随着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的不断更新,洁净度等级的划分也更加科学和细致。A、B、C、D四级体系不仅更符合国际标准,也为不同工艺流程提供了更精准的洁净控制方案。相比之下,传统的百级、万级、十万级虽然仍在部分行业中使用,但已逐渐被新标准取代。
企业在选择洁净度等级时,应根据具体工艺需求、产品特性及法规要求,合理配置相应的洁净区域,以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