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恒亡的亡是什么意思】“国恒亡”出自《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国恒亡,然后知其无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如果经常面临灭亡的危险,那是因为它失去了民心。
其中,“亡”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灭亡、消亡”,即国家因失去民众的支持而走向衰败或被推翻的命运。
在古文语境中,“亡”常有多种含义,如“死亡”、“失去”、“灭亡”等。在“国恒亡”这一句中,“亡”指的是国家的灭亡。这句话强调了民心的重要性,指出国家的存亡取决于是否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若国家长期处于动荡或濒临灭亡的状态,往往是因为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和拥护。
表格对比说明:
| 字词 | 含义 | 在“国恒亡”中的具体解释 | 举例说明 | 
| 国 | 国家 | 一个政权或政治实体 | 一个国家的兴衰 | 
| 恒 | 经常、总是 | 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 “恒亡”意为经常性地处于灭亡状态 | 
| 亡 | 灭亡、消亡 | 国家的覆灭或失败 | 国家因失去民心而灭亡 | 
| 国恒亡 | 国家常常面临灭亡 | 强调国家的不稳定性与失民后果 | 国家若失民心,则难以长久 | 
结语:
“国恒亡”的“亡”并非单纯指物理意义上的毁灭,而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国家治理的失败与民心的丧失。这句话提醒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延续,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