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是】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货币供应量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货币供应量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其中“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概念。
狭义货币供应量一般指的是M1,它包括了现金(即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以及银行体系中可以随时提取的存款,如活期存款、支票账户等。这些货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能够迅速用于支付和交易,因此被视为“狭义”的货币供应。
一、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构成
项目 | 内容说明 |
现金(M0) | 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流通于市场 |
活期存款 | 个人和企业存入银行的可以随时支取的存款 |
支票账户 | 与活期存款类似,允许通过支票进行支付的账户 |
注: M1 = M0 + 活期存款
二、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意义
1. 反映短期经济活动:M1的变化往往能较早地反映出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
2. 影响物价水平:M1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3. 政策调控依据: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M1的增长速度,以维持经济稳定。
三、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区别
指标 | 狭义货币(M1) | 广义货币(M2) |
包括内容 | 现金 + 活期存款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他短期流动性资产 |
流动性 | 高 | 较低 |
统计范围 | 较窄 | 更广 |
用途 | 反映即时支付能力 | 反映整体货币供给情况 |
四、总结
“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是”——M1。它是衡量经济中可立即用于交易的货币总量,对于分析短期经济走势、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理解M1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