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耳提面命有什么典故】“耳提面命”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恳切教导或叮嘱。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将从出处、释义、用法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成语出处
“耳提面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
>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不过,真正完整使用“耳提面命”的句子是出自《礼记·曲礼上》:
> “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不敢以左手。……耳提面命,顺承其意。”
但更常见的是引用《论语·子罕》中孔子对弟子的教导方式,虽未直接出现“耳提面命”,但其精神一致。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耳提面命 | 指长辈亲耳叮嘱、当面教诲,形容非常恳切、细致地教导。 |
三、成语用法
- 词性:动词
- 结构:联合式
- 适用对象: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 感情色彩:褒义
- 例句:
- 父亲对我耳提面命,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 老师耳提面命地提醒我们考试时要认真审题。
四、成语典故
虽然“耳提面命”在《诗经》《礼记》中有类似表达,但其完整的典故来源于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强调尊师重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据传,古代士人读书时,老师常常亲自到学生身边,一边提着学生的衣袖(耳提),一边面对面地讲解(面命),因此得名“耳提面命”。
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师生之间亲密而严谨的关系。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耳提面命”关系 |
诲人不倦 |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 类似,但更强调耐心 |
言传身教 | 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教导 | 相近,但更强调行为示范 |
严师出高徒 | 严格的老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 有一定关联,但侧重结果 |
六、总结
“耳提面命”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体现。它提醒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珍惜那些用心教导我们的人,同时也要在成长中传承这种负责任的教育精神。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提面命 |
出处 | 《诗经·大雅·抑》《礼记·曲礼上》等 |
释义 | 长辈亲耳叮嘱、当面教诲 |
用法 | 动词,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
情感色彩 | 褒义 |
典故来源 | 古代儒家教育方式,强调亲授与面谈 |
近义词 | 诲人不倦、言传身教 |
反义词 |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或与其他成语的比较,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