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的成语故事】“汗牛充栋”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书籍极多,多得连牛都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藏书之盛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文化繁荣的景象。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汗牛充栋”最早出自唐代柳宗元的《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意思是说,他所写的书,放在家里可以堆满屋宇,运出去要累得牛出汗。后来,“汗牛充栋”便成为形容书籍极多的成语。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形容书籍数量庞大,也可以引申为某种事物或信息非常丰富,甚至泛滥成灾。
二、成语故事简述
在古代,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尚未普及,书籍极其珍贵,读书人往往以拥有大量书籍为荣。唐代有一位名叫陆质的学者,他博学多才,著作等身。他的书籍非常多,家中书房堆满了书籍,搬家时需要动用很多牛车,甚至累得牛都流汗了。因此,人们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他的藏书之多。
三、成语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形容书籍多 | “图书馆里的藏书汗牛充栋,让人目不暇接。” |
比喻信息丰富 | “网络上的信息汗牛充栋,真假难辨。” |
表示资源充足 | “公司内部资料汗牛充栋,员工难以一一查阅。”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汗牛充栋”的关系 |
学富五车 | 形容人很有学问 | 同为形容知识丰富,但侧重“学识”而非“数量” |
藏书万卷 | 形容藏书非常多 | 与“汗牛充栋”意思相近,但更强调“万卷”这一具体数字 |
纸上谈兵 | 空谈理论 | 与“汗牛充栋”无直接关联,但都涉及学习与知识 |
五、总结
“汗牛充栋”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古人对知识积累的一种赞美。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知识浩如烟海,但也需学会筛选与吸收,避免被信息淹没。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用法和相关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使其在写作和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