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指什么动物】“鸡鸣狗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没有真才实学,只会一些小伎俩或低劣的手段。但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并不清楚它最初所指的具体动物是什么。实际上,“鸡鸣狗盗”中的“鸡”和“狗”并非泛指,而是有其特定的含义。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秦王扣留,他的门客中有一人擅长“鸡鸣”,另一人擅长“狗盗”,他们分别用这些技能帮助孟尝君逃脱。后来,人们用“鸡鸣狗盗”来形容那些只懂得一些微不足道技艺的人。
因此,从字面来看,“鸡鸣”指的是鸡叫,“狗盗”指的是狗偷东西。但这只是表面意思,真正含义是比喻人的能力有限,只能做些小事情。
二、总结与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鸡鸣狗盗 |
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原意 | 指鸡叫和狗偷,引申为低劣的技能或手段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没有真本领,只会小把戏 |
所指动物 | 鸡、狗(具体动物) |
背后典故 | 孟尝君门客通过“鸡鸣”“狗盗”助其脱险 |
三、深入理解
虽然“鸡鸣狗盗”表面上看是描述两种动物的行为,但实际上它的重点在于“技艺”的高低。成语强调的是“小技”而非“大才”。在古代,这种说法也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只懂皮毛、不务正业的人。
此外,成语中提到的“鸡鸣”和“狗盗”其实都是具体的技能:
- “鸡鸣”是指模仿鸡叫以骗开城门;
- “狗盗”则是指像狗一样潜入偷窃。
这些行为在当时被视为“不正当”的手段,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技巧”,才让孟尝君得以脱身,因此成语也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四、结语
“鸡鸣狗盗”虽然听起来像是描述动物的行为,但它更多地是用来形容人的能力或品行。了解这个成语的本意,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它,避免误解。同时,也能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才能应是“大技”,而不是“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