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妇女指是多少岁】在我国,关于“妇女”这一法律概念的界定,通常与年龄相关。不同法律文件中对“妇女”的定义略有差异,但普遍以18岁为分界点。以下是对我国法律中关于“妇女”年龄规定的总结。
一、法律定义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妇女”一般是指年满18周岁的女性。这一年龄界限是基于成年标准而设定的,旨在明确法律对成年女性的保护范围和权利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特定法律条款中,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会将“未成年人”定义为未满18周岁的男性或女性,这与“妇女”的定义形成互补关系。
二、法律条文中的“妇女”年龄界定
| 法律名称 | 条款内容 | 妇女年龄界定 |
| 《宪法》 | 第四十八条: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 年满18周岁 |
| 《妇女权益保障法》 |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 年满18周岁 |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 未满18周岁(不包括妇女) |
| 《劳动法》 | 第五十九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 年满16周岁(特殊规定) |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中对“妇女”的界定主要以18周岁为分界点,即年满18周岁的女性被认定为“妇女”,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和保护。而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则明确将“未成年人”定义为未满18周岁的男性或女性,从而形成清晰的年龄划分体系。
这种年龄划分不仅有助于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也为社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和保护每一位成年女性的合法权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法律条款或实际案例,可查阅相关法律文本或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