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指的词语解释】“千夫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受到众人的指责、批评或唾弃。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众人面前被广泛反对、不被认可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千夫指 |
拼音 | qiān fū zhǐ |
出处 | 出自《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后引申为众人指责的意思。 |
释义 | 指一个人被成千上万的人所指责、攻击,形容处境孤立、声名狼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文学、评论或历史叙述中。 |
近义词 | 众矢之的、万人唾骂、千夫所指 |
反义词 | 万人敬仰、口碑载道、众望所归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千夫指”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历史文献,原意是说一个人如果被众人指责,即使没有实际过错,也可能遭到不幸。后来,“千夫指”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因行为不当或违背公理而受到大众谴责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千夫指”多用于批评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或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中:如鲁迅的《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里“千夫指”指的是那些对他进行攻击和诽谤的人。
2. 新闻报道中:常用来描述某些公众人物因不当行为而被广泛批评的情况。
3. 日常交流中:可用于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对其处境的同情。
四、总结
“千夫指”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社会舆论中的负面形象。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行为后果,也体现了社会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