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薪而爨是什么意思】“称薪而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时过于计较、斤斤计较,甚至到了小气的程度。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是关于“称量柴火来煮饭”,但其背后的含义却远比字面丰富得多。
下面将从成语的出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例子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称薪而爨 |
拼音 | chēng xīn ér cuàn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
含义 | 形容人过于计较小事,小气、吝啬,做事过于精打细算,不讲情面。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过分节俭、不愿付出的人。 |
近义词 | 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小气吝啬 |
反义词 | 大方豪爽、慷慨大方、宽宏大量 |
二、详细解释
“称薪而爨”原意是指在做饭时,先称量好柴火的重量才开始烧火。这看似是一种合理的做法,但在古人看来,这种行为却显得过于拘谨和小气。因为柴火的多少并不需要精确到每一块,只要足够燃烧即可。然而,有些人却非要“称薪而爨”,也就是对每一点资源都进行严格的计算,生怕浪费。
这种行为被引申为一种过度计较、缺乏灵活性的表现。在现代语境中,“称薪而爨”多用于批评那些在经济上过于节约、不愿意投资或帮助他人的人,也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过于刻板、不够通融。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批评某人小气 | 他总是称薪而爨,连请朋友吃饭都不愿意多花一分钱。 |
描述做事过于谨慎 |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称薪而爨,导致效率大打折扣。 |
讽刺不讲情面的人 | 面对困难,他称薪而爨,丝毫不愿伸出援手。 |
四、总结
“称薪而爨”这一成语,表面上看是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实则蕴含着对人性中过度计较、吝啬行为的批评。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适度的节俭是好的,但若过分强调“计算”,反而可能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和人情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学会把握分寸,避免陷入“称薪而爨”的误区,做一个既懂得节俭,又不失大气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