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属于什么科目】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变动”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尤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计量中经常出现。那么,公允价值变动属于什么科目呢?下面将从会计科目的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公允价值变动的基本概念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变动指的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变化。这种变动通常体现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
二、公允价值变动所归属的会计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不同资产类型的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归属于不同的会计科目,具体如下:
| 资产类型 | 公允价值变动所属科目 | 说明 |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其他综合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
|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 债务工具投资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 金融负债(如衍生工具)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变动通常属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但具体归属还需结合资产或负债的性质及会计政策来判断。对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影响利润表;而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净利润。
因此,在实际会计处理中,需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政策,准确识别并分类公允价值变动所归属的会计科目。
关键词:公允价值变动、会计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