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下一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出自哪】一、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论述。其完整句子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意思是:巩固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也不能只靠兵器的锋利。
这句话强调的是国家的安全与强大不仅仅依赖于地理优势或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民心所向、政治清明和道德教化。它体现了儒家“仁政”和“德治”的核心思想。
以下是对该句的详细解析及出处信息: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句子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 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 语义解释 | 巩固国家不能仅靠山川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力强盛 |
| 核心思想 | 强调“仁政”与“德治”,重视民心与道德 |
| 现代意义 | 提醒现代国家治理应注重制度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社会和谐 |
三、延伸理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仅是对古代战争与国家防御的反思,也对现代社会有深刻的启示。在当今国际局势中,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上,更体现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影响力以及制度优势等方面。
孟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以德服人”的推崇,认为真正的强国应具备内在的凝聚力和道德感召力,而非单纯依赖外在条件。
四、结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提醒人们在追求国家强盛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与道德的力量。它的出处明确,思想深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