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的甲骨文说文解字】在汉字中,“敛”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字,其形义演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的理解。本文将从甲骨文、《说文解字》以及现代用法等方面,对“敛”字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
一、甲骨文中的“敛”
在甲骨文中,“敛”字尚未出现明确的形态,但根据相关字形推测,其原始意义可能与“收聚”、“收敛”有关。甲骨文多用于祭祀、占卜等场合,字形多为象形或会意结构,强调动作的收束性。
| 时期 | 字形 | 含义 | 备注 |
| 甲骨文 | 未见明确字形 | 收集、收敛 | 可能为早期象形字 |
二、《说文解字》中的“敛”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字义的著作,其中对“敛”的解释如下:
- 部首:衣部
- 释义:敛,收也。从衣,佥声。
- 引申义:指收敛、约束、节制等含义。
许慎认为“敛”由“衣”与“佥”组成,表示通过衣物的包裹来体现一种内在的克制与收敛,引申为人行为上的自我约束。
| 项目 | 内容 |
| 部首 | 衣 |
| 读音 | liǎn |
| 结构 | 会意字 |
| 原义 | 收集、收敛 |
| 引申义 | 约束、节制、敛财 |
三、现代汉语中的“敛”
随着文字的发展,“敛”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用法:
1. 收敛:如“收敛情绪”、“收敛锋芒”。
2. 约束:如“敛迹”、“敛声匿迹”。
3. 收取:如“敛税”、“敛财”。
4. 归纳:如“敛要”(概括要点)。
此外,“敛”还常用于成语中,如“敛声屏气”、“敛眉低目”,表达一种低调、内敛的态度。
| 用法 | 例子 | 释义 |
| 收敛 | 收敛情绪 | 控制情感 |
| 约束 | 敛迹 | 隐藏行踪 |
| 收取 | 敛税 | 征收赋税 |
| 归纳 | 敛要 | 总结要点 |
四、总结
“敛”字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甲骨文的初步形态到《说文解字》的系统阐释,再到现代汉语的广泛应用,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收、约、节”展开。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处世态度,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内敛”与“克制”的重视。
| 项目 | 内容 |
| 甲骨文 | 未见明确字形,可能与“收聚”有关 |
| 《说文解字》 | 从衣,佥声,意为“收也” |
| 现代用法 | 收敛、约束、收取、归纳等 |
| 文化意义 | 体现内敛、克制、节制的价值观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敛”字不仅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汉字,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了解其字形演变与意义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