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张胆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明目张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公然、毫无顾忌,不加掩饰。虽然这个成语听起来似乎带有褒义,但实际上它多用于贬义,表示行为非常大胆甚至带有挑衅意味。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明目张胆 |
拼音 | míng mù zhāng dǎn |
词性 | 形容词/副词(常作状语) |
含义 | 公然、毫无顾忌地做某事,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堂而皇之、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
反义词 | 秘密行事、隐秘谨慎、小心翼翼 |
二、出处解析
“明目张胆”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中的一段话:
> “于是群臣奏言:‘……今王莽……欲以天下为己有,明目张胆,不避天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莽公开地、毫无顾忌地想要掌控天下,不回避天命的约束。这里的“明目张胆”原意是“眼睛睁得大大的,胆子也很大”,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行为放肆、无所畏惧。
三、用法举例
1. 他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真是明目张胆。
2. 那些腐败分子明目张胆地贪污公款,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3. 在会议上,他明目张胆地反驳领导的意见,显得十分嚣张。
四、使用注意
虽然“明目张胆”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但要注意其语气较为强烈,通常带有批评或谴责的意味。因此,在正式或书面语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
五、总结
“明目张胆”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原意是形容人目光坚定、胆量过人,但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强调行为的公开和大胆。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