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天干地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是一种古老的纪年系统,广泛应用于历法、命理、风水等领域。它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形成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用于记录时间的循环周期。这一系统不仅在古代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至今仍在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天干与地支的基本概念
天干:共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代表阳气,地支代表阴气,两者相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每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周期,因此也被称为“六十花甲”。
二、天干地支的组合方式
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两两相配,形成六十种组合。例如: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依此类推……
这种组合方式遵循“天干顺行,地支逆行”的规律,确保每个组合唯一且不重复。
三、天干地支的应用
1. 纪年:如2024年为甲辰年,2025年为乙巳年。
2. 纪月:每个月对应一个地支,如正月为寅,二月为卯。
3. 纪日:每日用天干地支表示,如某日为“甲子日”。
4. 纪时: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如子时为23点至1点。
此外,天干地支还用于命理学中,分析个人命运、性格特征等。
四、天干地支对照表
| 天干 | 地支 | 组合名称 | 年份示例 |
| 甲 | 子 | 甲子 | 1984、2044 |
| 乙 | 丑 | 乙丑 | 1985、2045 |
| 丙 | 寅 | 丙寅 | 1986、2046 |
| 丁 | 卯 | 丁卯 | 1987、2047 |
| 戊 | 辰 | 戊辰 | 1988、2048 |
| 己 | 巳 | 己巳 | 1989、2049 |
| 庚 | 午 | 庚午 | 1990、2050 |
| 辛 | 未 | 辛未 | 1991、2051 |
| 壬 | 申 | 壬申 | 1992、2052 |
| 癸 | 酉 | 癸酉 | 1993、2053 |
| 甲 | 戌 | 甲戌 | 1994、2054 |
| 乙 | 亥 | 乙亥 | 1995、2055 |
| 丙 | 子 | 丙子 | 1996、2056 |
| 丁 | 丑 | 丁丑 | 1997、2057 |
| 戊 | 寅 | 戊寅 | 1998、2058 |
| 己 | 卯 | 己卯 | 1999、2059 |
| 庚 | 辰 | 庚辰 | 2000、2060 |
| 辛 | 巳 | 辛巳 | 2001、2061 |
| 壬 | 午 | 壬午 | 2002、2062 |
| 癸 | 未 | 癸未 | 2003、2063 |
| 甲 | 申 | 甲申 | 2004、2064 |
| 乙 | 酉 | 乙酉 | 2005、2065 |
| 丙 | 戌 | 丙戌 | 2006、2066 |
| 丁 | 亥 | 丁亥 | 2007、2067 |
| 戊 | 子 | 戊子 | 2008、2068 |
| 己 | 丑 | 己丑 | 2009、2069 |
| 庚 | 寅 | 庚寅 | 2010、2070 |
| 辛 | 卯 | 辛卯 | 2011、2071 |
| 壬 | 辰 | 壬辰 | 2012、2072 |
| 癸 | 巳 | 癸巳 | 2013、2073 |
| 甲 | 午 | 甲午 | 2014、2074 |
| 乙 | 未 | 乙未 | 2015、2075 |
| 丙 | 申 | 丙申 | 2016、2076 |
| 丁 | 酉 | 丁酉 | 2017、2077 |
| 戊 | 戌 | 戊戌 | 2018、2078 |
| 己 | 亥 | 己亥 | 2019、2079 |
| 庚 | 子 | 庚子 | 2020、2080 |
| 辛 | 丑 | 辛丑 | 2021、2081 |
| 壬 | 寅 | 壬寅 | 2022、2082 |
| 癸 | 卯 | 癸卯 | 2023、2083 |
| 甲 | 辰 | 甲辰 | 2024、2084 |
| 乙 | 巳 | 乙巳 | 2025、2085 |
五、总结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时间的记录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规律和应用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的历法体系和民俗文化。对于有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士来说,掌握天干地支的基本知识,无疑是一条通往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