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简介及个人资料】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文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而闻名,作品多关注女性命运、人生苦难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她的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征。
一、萧红生平简介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聪慧但生活坎坷。她在哈尔滨求学期间接触了新思想,逐渐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0年代初,她与萧军相识并共同投身文学事业,两人虽后来分手,但这段关系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8年,她与端木蕻良结婚,并随其前往武汉、重庆等地。1940年,她前往香港,继续写作,但因病于1942年在港去世,年仅31岁。
萧红的作品包括《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等,其中《呼兰河传》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二、萧红个人资料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原名 | 张乃莹 |
| 笔名 | 萧红、悄吟等 |
| 出生日期 | 1911年6月1日 |
| 逝世日期 | 1942年1月22日 |
| 出生地 | 黑龙江省呼兰县 |
| 毕业院校 | 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现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
| 主要作品 | 《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 |
| 创作时期 | 1930年代至1940年代 |
| 文学风格 | 真实细腻、情感深沉、关注底层人民 |
| 代表作品主题 | 女性命运、农村生活、战争苦难、人性挣扎 |
| 重要关系 | 萧军(恋人)、端木蕻良(丈夫) |
| 风格影响 | 中国现代文学、左翼文学、女性文学 |
三、萧红的文学贡献与影响
萧红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以女性视角书写社会现实,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男性主导的叙事模式。她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尽管她一生短暂,但她留下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阅读。她的文字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尊严。
四、结语
萧红是一位充满才华与悲剧色彩的作家,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文学成就却深深影响了后世。她用笔尖描绘出一个真实而沉重的世界,也让无数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坚韧。在当代文学中,萧红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