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是什么意思】“躬行”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表达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的意思。它强调的是一种将理论付诸行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古代文献中,“躬行”多用来形容君子或贤人不仅懂得道理,还能亲自践行,体现出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什么是“躬行”?
“躬行”由“躬”和“行”两个字组成:
- 躬:意为自身、亲自。
- 行:意为行动、实行。
合起来,“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做、亲自实践。它强调的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将所学、所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常见用法与出处
| 出处 | 释义 | 示例 |
| 《论语·子路》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应少说多做,注重实际行动。 |
| 《礼记·大学》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强调个人修养需从自身做起,躬身力行。 |
| 现代语境 | 强调实践精神 | 如“我们要躬行节约,反对浪费”。 |
三、躬行的意义
| 意义 | 解释 |
| 实践出真知 | 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
| 培养责任感 | 躬行能增强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 |
| 提升人格修养 | 躬行是修身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道德水平。 |
| 推动社会发展 | 个人的躬行行为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实践。 |
四、与“言行一致”的关系
“躬行”与“言行一致”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只说不做,就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观;而躬行则要求人们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含义 | 亲自实践、身体力行 |
| 来源 | 古代经典文献如《论语》《礼记》 |
| 核心 | 强调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 |
| 价值 | 培养责任感、提升修养、推动社会进步 |
| 关联 | 与“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密切相关 |
结语:
“躬行”不仅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也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态度。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