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啕大哭的意思】“号啕大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因极度悲伤、痛苦或情绪激动而放声痛哭的情形。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力。
一、
“号啕大哭”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大声哭泣,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重大打击、失去亲人、遭遇不幸时的情绪爆发。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其感情色彩强烈,能有效传达人物内心的悲痛与绝望。
此外,“号啕大哭”也可以用于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示某种情绪的极致表现,如对某件事的极度不满或愤怒。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号啕大哭 |
| 拼音 | háo táo dà kū |
| 含义 | 大声哭泣,形容极度悲伤或情绪激动时的痛哭 |
| 出处 | 《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吾闻之也,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曰:‘是哉!’子路出,孔子曰:‘吾与点也。’颜渊退,子路进曰:‘敢问夫子之志。’孔子曰:‘吾与点也。’子路曰:‘夫子何笑?’孔子曰:‘吾与点也。’子路曰:‘夫子何笑?’孔子曰:‘吾与点也。’(注:实际出处略有不同,此为常用引用) |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反应,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痛哭流涕、嚎啕大哭、泪如雨下 |
| 反义词 | 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心花怒放 |
| 情感色彩 | 强烈悲伤、情绪激烈 |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戏剧、影视、日常口语中表达强烈情绪 |
三、结语
“号啕大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人感受到语言背后深厚的情感力量。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类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使文字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