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原文及翻译】《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属于元杂剧中的经典之作。该剧以悲剧色彩浓厚、情节曲折动人而著称,讲述了善良女子窦娥因冤屈而死,最终昭雪的故事。通过窦娥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表达了对正义的呼唤。
一、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主要围绕窦娥的冤案展开。窦娥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后被恶霸张驴儿父子逼婚,拒绝后遭陷害,最终被误判死刑。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皆应验。死后,其父窦天章考中状元,为其洗清冤屈,故事在悲愤中落下帷幕。
该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戏曲中“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节选) | 翻译 |
| “我窦娥,若有一线之明,必不至此。” | 我窦娥如果还有一点点道理,绝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
| “我窦娥,平生无罪,却被诬陷,实乃冤哉!” | 我窦娥一生没有犯罪,却被诬陷,真是冤枉啊! |
| “若是我窦娥死得冤,愿血溅白练;若我冤屈难伸,愿六月飞雪;若我含冤而死,愿大旱三年。” | 如果我窦娥死得冤,愿鲜血洒在白绢上;如果我的冤屈无法伸张,愿六月飞雪;如果我含着冤屈死去,愿大地上干旱三年。 |
| “这都是官吏昏庸,百姓无辜,天理何在?” | 这都是官吏昏庸,百姓无辜,天理在哪里呢? |
| “今日我窦娥虽死,但愿天知我心,人识我冤。” | 今天我窦娥虽然死了,但希望上天知道我的心意,人们能明白我的冤屈。 |
三、结语
《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它不仅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控诉,也是对人性良知与正义的呼唤。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与思想,进一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