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rdquo 是什么意思?】一、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出自《论语·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应当广泛学习文化知识(文),同时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约之以礼),这样就可以不违背正道,不至于走上邪路(弗畔矣夫)。
这句话强调了“学”与“礼”的结合,是儒家思想中修身的重要理念。孔子认为,仅有知识而无道德约束,容易偏离正道;而仅有礼制而缺乏学问,则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因此,“博学于文”与“约之以礼”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雍也》 |
原文 |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字面解释 | 君子广泛学习文化,用礼仪约束自己,就不会偏离正道。 |
深层含义 | 强调“学”与“礼”的结合,是君子修身的重要方式。 |
“博学于文” | 学习文化、知识、经典,提升自身修养。 |
“约之以礼” | 用礼仪规范言行,保持道德操守。 |
“弗畔矣夫” | 不会违背正道,不会走上邪路。 |
思想核心 | 儒家提倡“文”与“礼”并重,注重内外兼修。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既要注重知识积累,也要重视道德修养。 |
三、结语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修身准则,对现代人也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坚守本心,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