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鸠怎么读什么意思】“蜩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对于不熟悉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可能会对其发音和含义感到困惑。本文将从发音、字义、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蜩鸠”是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指代两种鸟类,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其中,“蜩”指的是蝉类昆虫,而“鸠”则是一种鸟,多指斑鸠或山鸠。在某些语境中,“蜩鸠”也用来比喻渺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该词在《庄子·逍遥游》中有出现:“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里的“蜩”即蝉,“学鸠”即一种小鸟,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形象,表达对大鹏高飞的不解与嘲笑。
因此,“蜩鸠”不仅是一个具体的词汇,更承载了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对比与讽刺意味。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蜩 | tiáo | ㄊㄧㄠˊ | 蝉类昆虫 | 《庄子·逍遥游》 | 表示低飞的虫类 |
| 鸠 | jiū | ㄐㄧㄡ | 鸟类,如斑鸠 | 《庄子·逍遥游》 | 代表低飞的小鸟 |
| 蜩鸠 | tiáo jiū | ㄊㄧㄠˊ ㄐㄧㄡ | 指蝉与鸠,常用于比喻微小事物 | 《庄子·逍遥游》 | 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语境 |
三、结语
“蜩鸠”虽然不是现代常用词汇,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了解这一词语的发音与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与思想。如果你在阅读古文时遇到这个词,不妨结合上下文去体会其背后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