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子名词解释】在生物学中,“外显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在基因表达和分子遗传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外显子是指位于基因中能够被转录并最终出现在成熟mRNA中的部分,这些片段在翻译过程中会被用来合成蛋白质。与之相对的是“内含子”,即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DNA序列,在转录后会被剪切掉。
外显子是基因功能的核心部分,它们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同物种、不同组织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可能含有不同的外显子组合,这种现象称为“可变剪接”。通过可变剪接,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产物,从而增加生物体的功能多样性。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外显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特性,以下是对外显子的总结及对比表格:
外显子
外显子是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属于基因的结构成分之一。在真核生物中,基因通常由多个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替组成。当基因被转录为前体mRNA(pre-mRNA)时,内含子会被剪切掉,而外显子则被连接在一起,形成成熟的mRNA。这一过程称为“剪接”。
外显子不仅包含编码区(CDS),也可能包括5'非翻译区(5'UTR)和3'非翻译区(3'UTR)的一部分。这些区域虽然不直接编码氨基酸,但对mRNA的稳定性、定位和翻译效率有重要影响。
此外,外显子的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发疾病。因此,研究外显子在基因组学和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外显子相关概念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基因中能被转录并保留在成熟mRNA中的DNA片段 |
| 功能 | 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
| 位置 | 在真核生物基因中与内含子交替排列 |
| 转录过程 | 被保留于mRNA中,不被剪切 |
| 翻译作用 | 参与蛋白质合成 |
| 相关术语 | 内含子、剪接、可变剪接、CDS、UTR |
| 特点 | 多样性高,可发生可变剪接 |
| 临床意义 | 外显子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病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外显子不仅是基因表达的基础,也是生命活动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外显子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深入研究基因调控机制和疾病发生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