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基层干部“权责不对等、任务繁重、形式主义突出”等问题,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经过梳理总结,现将“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以文字加表格的形式进行系统归纳,供参考借鉴。
一、总体思路
“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旨在通过优化工作机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检查、强化责任落实等方式,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事务性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二、具体措施汇总
| 序号 | 措施名称 | 具体内容 | 
| 1 | 精简会议数量 | 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推行“合并开会、线上开会”制度,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 
| 2 | 控制发文数量 | 对重复性、可合并的文件进行整合,严格审核发文必要性,避免“文山会海”。 | 
| 3 | 规范督查检查 | 整合各类督查检查项目,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提高督查效率和针对性。 | 
| 4 | 推行电子政务 | 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少基层填表报数压力。 | 
| 5 | 明确职责边界 | 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分工,防止“责任下移”,避免基层承担不应有的任务。 | 
| 6 | 强化考核导向 | 考核指标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减少对材料、台账的过度依赖。 | 
| 7 | 推动下沉资源 | 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 
| 8 | 建立容错机制 | 鼓励基层干部大胆作为,对因探索创新出现的失误给予包容和保护。 | 
| 9 | 减少临时性任务 | 严禁随意增加基层临时性工作任务,确保工作安排有序。 | 
| 10 | 优化考核方式 | 推行“实地走访+数据核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提升考核科学性。 | 
| 11 | 推进村(社区)减负 | 对村(社区)组织的考核、报表、会议等进行全面清理,减轻村级负担。 | 
| 12 | 规范挂牌上墙 | 合理设置基层单位的标识牌、宣传栏,避免“牌子满墙、作用不大”。 | 
| 13 | 改革绩效评价 | 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增强服务意识。 | 
| 14 | 推动数字赋能 |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基层管理效率。 | 
| 15 | 加强培训指导 | 提高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和政策理解水平,避免“不会干、不敢干”。 | 
| 16 | 严控评比达标 | 减少各类评比、达标活动,避免基层陷入“迎检迎评”的被动局面。 | 
| 17 | 推行“首问负责制” | 明确事项受理责任人,避免推诿扯皮,提升办事效率。 | 
| 18 | 减少重复填报 | 整合各类报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基层反复填报。 | 
| 19 |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 | 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让群众和基层少跑腿、快办事。 | 
| 20 | 规范执法行为 | 严禁层层加码、选择性执法,保障基层执法公正透明。 | 
| 21 | 推行“清单式管理” | 对基层工作实行清单管理,明确任务、责任和时限。 | 
| 22 | 加强统筹协调 |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避免基层被多个部门“同时调度”。 | 
| 23 | 优化党建考核 | 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避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 
| 24 | 推行“吹哨报到”机制 | 强化基层在解决问题中的主动权,提高响应速度。 | 
| 25 | 建立基层反馈渠道 | 设立专门渠道收集基层意见,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 
| 26 | 推进“三务公开” | 实行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 | 
| 27 | 规范“属地管理” | 明确“属地管理”责任边界,防止“无限责任”现象。 | 
| 28 | 推动“放管服”改革 | 下放权力、优化服务,激发基层活力。 | 
| 29 |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 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稳定基层队伍。 | 
| 30 | 定期评估成效 | 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评估减负措施实施效果,持续优化改进。 | 
三、结语
“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区、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真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