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是什么意思】“五律”是古代汉语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它在唐代发展成熟,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了解“五律”的含义、特点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这类诗歌。
一、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是一种以五个字为一句的格律诗。它讲究平仄对仗,通常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在唐代达到鼎盛,代表诗人有王维、杜甫、李白等。其特点是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结构严谨。
与“五绝”(五言绝句)相比,五律更注重对仗工整和押韵规范,同时要求每联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使全诗整体和谐统一。
二、五律的基本特点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字数 | 每句5个字,共8句,总40字 |
| 平仄 | 遵循严格的平仄规则,避免孤平、三平尾等 |
| 对仗 | 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 |
| 押韵 | 一般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 结构 | 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 内容 | 多表现自然景色、人生感慨或社会现实 |
三、五律的典型结构示例
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与环境
- 颔联:描绘自然景象,对仗工整
- 颈联:引入人物活动,增强画面感
- 尾联:表达情感或哲理,收束全诗
四、五律的写作要点
1. 注意平仄搭配:避免出现不合法的音调组合。
2. 讲究对仗工整:尤其在颔联和颈联中,词性、结构要对应。
3. 押韵准确:选择合适的韵脚,保持全诗韵律一致。
4. 意境统一:前后内容要有连贯性和整体感。
五、总结
“五律”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高度规范化、艺术性极强的诗体。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学习五律,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