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光寒十六州全诗】“一剑光寒十六州”出自晚唐诗人吴融的《登同德寺阁》,原诗为:
> 《登同德寺阁》
> 一剑光寒十六州,暮云收尽溢汀洲。
> 空江野渡人行少,古木苍崖鸟语幽。
> 落日半山红照水,斜风细雨暗藏舟。
> 多情最是西楼月,犹照离人万里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同德寺阁时所见的壮阔山河与孤寂心境,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一剑光寒十六州”一句尤为著名,常被引用以表达豪迈气概或孤高情怀。
本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山壮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其中“一剑光寒十六州”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忧思。
表格:诗歌内容与赏析对照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登同德寺阁》 |
| 作者 | 吴融(晚唐) |
| 诗句 | “一剑光寒十六州” |
| 出处 | 第一句 |
| 含义 | 原意指剑光如寒霜般照亮十六州大地,象征气势磅礴、威震四方;后多用于形容豪情壮志或孤高不群。 |
| 意境 | 气势恢宏,又带有一丝孤寂与哀愁,体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复杂心境。 |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景交融,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性。 |
| 文化影响 | “一剑光寒十六州”成为经典名句,常被用于文学、影视、武侠作品中,象征英雄气概与壮志凌云。 |
结语
“一剑光寒十六州”不仅是吴融笔下的精彩诗句,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承载着古人对理想、抱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当代,它依然能引发人们对历史、人生与理想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