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哀鸿遍野(造句)

2025-07-11 05:58:52

问题描述:

哀鸿遍野(造句),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1 05:58:52

哀鸿遍野(造句)】“哀鸿遍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原意是形容失群的鸿雁在旷野中悲鸣,后来引申为形容灾民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凄惨景象。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争、饥荒或自然灾害后,人民生活困苦、四处逃亡的情景。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下面将从含义、用法和例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哀鸿遍野
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
本义 失群的鸿雁在野外悲鸣
引申义 形容灾民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凄惨景象
使用场景 描述战乱、饥荒、灾难后的社会状况

二、使用方法

“哀鸿遍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历史、文学、新闻报道等正式场合中出现较多。它强调的是人群的苦难与无助,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 主语:通常是“灾民”、“百姓”、“人民”等。

- 谓语:多为“处于”、“目睹”、“听到”等动词。

- 宾语:可接“景象”、“声音”、“情景”等名词。

三、常见例句

句子 说明
战争爆发后,城市沦为废墟,哀鸿遍野,令人痛心。 描述战争带来的惨状
饥荒年代,田野里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强调自然灾害后的惨况
他亲眼目睹了那场灾难后哀鸿遍野的景象。 表达个人对苦难的观察
文学作品中常用“哀鸿遍野”来渲染悲剧氛围。 说明成语的文学用途
历史书上记载,当年洪水泛滥,哀鸿遍野,百姓苦不堪言。 展现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状况

四、总结

“哀鸿遍野”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类苦难的深刻描绘。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珍惜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环境。在日常写作或表达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用法与例句,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