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意思】“猝不及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一、成语解释
猝不及防:意思是事情来得非常突然,没有预料到,使人来不及防备或应对。其中,“猝”表示突然、急速;“及防”即来得及防备。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虽有智者,不能为谋,况我之无能也。夫子之言,未尝不以义自勉,而卒不及防。”
- 现代用法: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如意外事故、突如其来的变化等,常见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
反义词 |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早有准备 |
四、典型例句
例句 | 说明 |
他刚走进办公室,就听到一声巨响,真是猝不及防。 | 描述突发事件让人来不及反应。 |
暴雨来得猝不及防,很多人没带伞。 | 表示天气变化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
公司突然裁员,员工们猝不及防,感到震惊。 | 用于描述工作环境中的突发情况。 |
五、使用建议
1. 适用场景:适用于描述意外事件、突发事件、突然的变化等。
2.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形容缓慢发生的事情,否则会失去成语的本意。
3. 搭配使用:可与“毫无准备”、“措手不及”等词搭配,增强表达效果。
六、总结
“猝不及防”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太快,让人来不及反应。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中更加准确地表达突发状况,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