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骝什么意思】“铁马骝”是一个源自粤语的词汇,常见于香港及广东地区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铁制的猴子”,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词更多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身手敏捷、动作灵活、像猴子一样机灵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在江湖中行走、擅长打斗或偷窃的小人物。
不过,“铁马骝”也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俚语。以下是对“铁马骝”一词的详细解读:
一、
“铁马骝”是粤语中的一个俗语,原意为“铁制的猴子”,但实际用法中多用于形容身手敏捷、动作灵活的人,尤其指江湖中人。这个词带有一定贬义,常用于描述小偷、盗贼或无赖之徒。同时,“铁马骝”也与武侠电影、功夫片有关,如1970年代的功夫片《铁马骝》便以此命名,进一步推广了这一词汇的知名度。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铁马骝 |
| 拼音 | Tiedema Liu |
| 来源 | 粤语方言 |
| 原意 | “铁制的猴子” |
| 实际含义 | 形容身手敏捷、动作灵活的人,常带贬义 |
| 使用场景 | 描述江湖人物、小偷、无赖等 |
| 文化关联 | 与功夫片、武侠文化相关 |
| 代表作品 | 电影《铁马骝》(1970年代) |
| 语气色彩 | 贬义、调侃、戏谑 |
| 是否正式 | 非正式用语,多见于口语和文学作品 |
三、补充说明
在粤语文化中,“马骝”本意是“猴子”,而“铁”则表示坚硬、顽强。因此,“铁马骝”可以理解为一种“坚韧且灵活”的形象,常用于形容那些在逆境中也能生存、行动迅速、不轻易被打败的人。
此外,在一些旧派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中,“铁马骝”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象征着一种游走在正邪之间的角色,既不是完全的恶人,也不是纯粹的英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物。
总之,“铁马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俚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粤语地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