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什么意思】“为人师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在道德、行为和修养方面应具备的高标准。这个词语不仅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突出了其在社会和学生心中的榜样作用。
一、
“为人师表”出自《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后世引申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楷模。它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严格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为人师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做到“言传身教”。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出自《礼记·学记》 |
| 含义 | 教师应以自身的行为和道德作为学生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
| 核心思想 | 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楷模 |
| 适用对象 | 教师、教育工作者、领导者等具有引导作用的人 |
| 现代意义 | 强调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 |
| 延伸理解 | 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人格修养的体现 |
| 常见用法 | “他为人师表,深受学生尊敬” |
| 相关成语 | 身教重于言教、德才兼备、以德服人 |
三、结语
“为人师表”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生准则。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努力成为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人师表”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对个人品格的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