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自刎什么意思】“乌江自刎”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中国秦末汉初的楚汉相争时期。它讲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突围至乌江边,最终选择自尽的故事。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项羽的悲壮结局,也象征着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气节。
一、
“乌江自刎”是形容一个人在绝境中选择自杀的行为,常用来比喻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悲惨结局。该典故源于《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在被刘邦围困于垓下时,兵败如山倒,最后在乌江边拒绝渡江逃生,选择自刎而死的故事。
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项羽的刚烈性格和对尊严的坚持,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常用于表达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来源 | 《史记·项羽本纪》 |
| 时间 | 秦末汉初(约公元前202年) |
| 主角 | 西楚霸王项羽 |
| 地点 | 乌江边(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 |
| 背景 | 垓下之战失败,四面楚歌,众叛亲离 |
| 行为 | 项羽拒绝过江,自刎而死 |
| 含义 | 英雄末路、气节与悲剧 |
| 文化影响 | 成为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题材 |
三、延伸理解
“乌江自刎”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古代士人对于尊严、忠诚和气节的追求。虽然项羽最终失败,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却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在现代语境中,“乌江自刎”也被引申为一种面对绝境时的选择,强调个人的尊严与决断力,而非一味求生。
结语:
“乌江自刎”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壮瞬间,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英雄、气节与命运的重要符号。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低谷中,有时选择尊严地结束,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