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在过去的年度中,我单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多方参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本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本年度重点推进了村内道路硬化、排水系统改造、公共照明设施建设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3个行政村的主干道硬化工程,新建或修缮排水沟渠20余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
2.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组织群众定期清理垃圾、整治乱堆乱放现象。全年共清理垃圾堆放点30余处,清运垃圾1200余吨,村庄环境卫生明显提升。
3. 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引导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持成立了2家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如中药材、果蔬等,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4. 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评选“文明家庭”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
5. 基层治理能力逐步增强
推进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强化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全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12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0余件。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 问题类别 | 具体表现 |
| 基础设施薄弱 | 部分自然村道路未硬化,饮水安全仍有隐患 |
| 资金投入不足 | 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单一,依赖上级拨款 |
| 村民参与度低 | 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积极性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 |
| 环境整治难度大 | 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对未硬化的村道进行规划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 强化群众参与机制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4. 推进环境长效治理
建立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村庄环境持续改善。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升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总结
2024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单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为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