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古代对毕业的雅称

2025-11-13 12:55:47

问题描述:

古代对毕业的雅称,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3 12:55:47

古代对毕业的雅称】在古代,人们对于“毕业”这一概念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明确表述,而是通过各种文雅的词语来表达学子完成学业、步入仕途或成年的重要时刻。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礼仪传统。

以下是对古代对“毕业”的一些常见雅称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含义与出处。

一、

在中国古代,学生完成学业后,通常会经历“及第”、“冠礼”、“出师”等仪式性或象征性的阶段,这些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含义。例如,“及第”多用于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的人;“冠礼”则是男子成年的仪式,虽不完全等同于毕业,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视为一种“学业完成”的标志;“出师”则多指学徒完成学习,成为独立的技艺者。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文雅的表达方式,如“释褐”、“登第”、“成名”等,均可用于描述学子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的状态。

二、古代对毕业的雅称表

雅称 含义说明 出处/背景
及第 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或举人功名,表示学业完成并获得入仕资格。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
冠礼 男子成年仪式,象征从少年到成人的转变,也可视为学业完成的一种象征。 《礼记》记载,周代至汉代常用
释褐 指学子完成学业后脱去布衣,换上官服,表示进入仕途。 古代科举制度中常见
登第 与“及第”类似,表示通过考试,获得功名。 多用于唐代及以后科举文献
出师 学徒完成学习,具备独立能力,常用于技艺或学问的传承。 多见于手工业、艺术、医学等领域
成名 学子因才华出众而被世人知晓,虽不直接指毕业,但常用于形容学业有成。 古代文人常用,如《论语》等
赋闲 有时用于形容学子未得功名,暂时无事可做,但也有反讽意味。 宋代以后文学作品中偶见
考取功名 广义上指通过考试获得功名,是古代毕业的一种体现。 各朝代均有使用

三、结语

古代对“毕业”的雅称丰富多样,既有制度性的术语,也有文化性的表达。这些词汇不仅是语言的演变,更是古代社会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缩影。了解这些雅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学子的求学之路与社会地位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