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学习名词解释】在教育心理学中,“意义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意义学习不仅关注信息的获取,更注重学习者如何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实现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一、意义学习的核心概念
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种类型。其中,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二、意义学习的特点
| 特点 | 描述 |
| 实质性联系 | 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真实联系 |
| 非人为联系 | 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或表面关联来理解 |
| 深层理解 | 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而非单纯记忆 |
| 主动建构 | 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
| 促进迁移 | 有助于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
三、意义学习的类型
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类型 | 定义 | 示例 |
| 表征学习 | 学习符号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 学习“苹果”这个词代表水果 |
| 概念学习 | 理解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 学习“哺乳动物”的定义 |
| 命题学习 | 理解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学习“水在100℃时沸腾”这一命题 |
四、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区别
| 对比项 | 意义学习 | 机械学习 |
| 联系方式 | 与已有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 | 无实质联系,仅靠重复记忆 |
| 学习结果 | 深层理解,易于迁移 | 表面记忆,难以应用 |
| 学习过程 | 主动建构知识 | 被动接受信息 |
| 教学方法 | 引导思考、启发式教学 | 直接灌输、重复练习 |
五、意义学习的教学启示
为了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激活前备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经验,为新知识提供认知基础。
- 创设情境: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鼓励反思:让学生不断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解。
- 促进互动: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六、总结
意义学习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实际应用。相比机械学习,它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是现代教育中倡导的重要学习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