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何不食肉糜典故

2025-11-21 15:39:38

问题描述:

何不食肉糜典故,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1 15:39:38

何不食肉糜典故】“何不食肉糜”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了解民间疾苦、脱离实际的权贵阶层。这个典故最早出自《晋书·惠帝纪》,讲述了西晋皇帝司马衷在面对饥荒时的荒谬言论。

典故背景

据《晋书》记载,当时天下大旱,百姓饿得吃草根、啃树皮,甚至出现人相食的现象。然而,皇帝司马衷却问:“百姓无粟米,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说,既然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也成为了后世讽刺脱离现实、不懂民生的典型例子。

用法与意义

“何不食肉糜”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常用于批评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人。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避免做出脱离实际的决策。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晋书·惠帝纪》
出现人物 西晋皇帝司马衷
原文描述 “百姓无粟米,何不食肉糜?”
含义 讽刺脱离实际、不了解民间疾苦的统治者或权贵
现代用法 用于批评脱离群众、缺乏同理心的决策者或官员
文化影响 成为汉语中常用的讽刺性表达,强调体察民情的重要性

总结

“何不食肉糜”作为一个历史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也深刻揭示了权力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领导者应当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不是凭空想象或脱离现实地做出判断。这一典故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