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槁暴的暴是什么意思】“虽有槁暴”出自《荀子·劝学》中的名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经过干枯曝晒,也不会再变直,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其中,“暴”字在这里读作“pù”,意思是“晒”,即把东西放在阳光下晾晒。因此,“槁暴”指的是干枯、晒干的状态。
一、
“虽有槁暴”的“暴”是“晒”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木材被晒干了,也不会自然变直,而是因为经过人工的加工(如火烤)才变得弯曲。这句古文常用来比喻人的修养和学习,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二、关键词解析表
| 词语 | 拼音 | 含义说明 | 出处 |
| 虽 | suī | 即使 | 《荀子·劝学》 |
| 有 | yǒu | 存在 | |
| 槁 | gǎo | 干枯 | |
| 暴 | pù | 晒 | |
| 不复挺者 | bù fù tǐng zhě | 不再变直 | |
| 輮 | róu | 烘烤、弯曲 |
三、延伸理解
“虽有槁暴”这句话不仅描述了木材的物理变化过程,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往往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同样,在人生中,许多品质和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依靠不断的学习与磨练,而非单纯依赖天赋或自然条件。
四、结语
“虽有槁暴”的“暴”意为“晒”,整个句子强调了后天努力对改变事物本质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这一句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学习与成长的看法,并从中汲取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