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核舟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2025-11-22 10:51:50

问题描述:

核舟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2 10:51:50

核舟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核舟记》是明代作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件雕刻精美的核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掌握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一词多义现象,有助于更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以下是对《核舟记》中常见文言词汇的总结,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记忆。

一、通假字

文言词 通假字 意思 出处
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有”通“又”,表示“又……还……”
罔不因势象形 “象”通“像”,意为“相似”

二、古今异义词

文言词 古义 今义 出处
弯曲 使屈服 《核舟记》:“诎右臂支船。”
并列 比较 “其两膝相比者”
神情 神态、表情 精神状态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类似 属于 “神情与苏黄不属”
直立 站立 “立刻”在现代汉语中为时间副词,古义为“立即”

三、一词多义

文言词 义项1 义项2 义项3 出处
做、雕刻 当作 “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他的 其中 “其色墨”、“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往、到 这、那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石青糁之”、“尝贻余核舟一”
用、凭借 因为 用来 “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以手拂之”
并且、而且 表示承接 “中峨冠而多髯者”、“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总结

通过对《核舟记》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现象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这些词汇不仅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在学习《核舟记》时更加得心应手。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