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叫什么】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清朝的统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雍正皇帝的本名是什么?他的年号、庙号又分别是什么?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
雍正皇帝,原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四子。他于1722年继位,年号“雍正”,在位时间为1722年至1735年,共13年。其庙号为“世宗”,因此也被称为“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强化了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推行“摊丁入亩”等赋税改革,并设立军机处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清朝的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本名 | 爱新觉罗·胤禛 |
| 年号 | 雍正 |
| 庙号 | 世宗 |
| 在位时间 | 1722年-1735年 |
| 谥号 | 仁孝诚敬宽仁慎密昭天立道肃穆庄勤简亲文皇帝 |
| 陵墓 | 泰陵(位于河北易县) |
| 继承人 | 清高宗弘历(乾隆帝) |
三、补充说明
雍正皇帝的名字“胤禛”中的“胤”字,是清朝皇室成员的常用字,表示“兄弟”的意思;“禛”则有“吉祥、福气”之意。他在即位后,为了避讳,曾改名为“胤禛”,但后来因“胤”字与“允”字相近,为避免混淆,最终改为“弘历”(不过这是乾隆帝的名字,雍正本人并未改名)。因此,他的正式名字始终为“爱新觉罗·胤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雍正皇帝的真实姓名及其相关历史信息。对于研究清朝历史或对帝王制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些知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