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云托月的意思】“烘云托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通过描绘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用侧面描写或陪衬的手法,突出主要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中,强调通过间接的方式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烘云托月 |
| 拼音 | hōng yún tuō yuè |
| 出处 | 原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后在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出此成语。 |
| 本义 | 通过描绘云彩来衬托月亮,使月亮更加明亮、突出。 |
| 引申义 | 用侧面描写或陪衬手法,突出主要人物或主题。 |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说明 |
| 文学创作 | 在小说、诗歌中,通过环境描写或次要人物的刻画,来突出主角的形象或情感。 |
| 艺术表现 | 如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中,利用背景或光影效果,突出主体。 |
| 日常表达 | 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时,不直接点明,而是通过间接方式传达意思。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侧写、烘托、衬托、委婉 |
| 反义词 | 直言、直述、直白、开门见山 |
四、经典例句
1. 他没有直接批评对方,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达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
2. 作家在描写主人公时,常常借助周围人的反应来“烘云托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 这幅画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让画面中的主体更加突出。
五、总结
“烘云托月”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强调通过间接、含蓄的方式,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在文学、艺术乃至日常交流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