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赋予草木感知季节变化的能力,仿佛它们知道春天不会长久停留,因此纷纷展现出各自的美丽。这种细腻的观察与表达,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百般红紫斗芳菲”,进一步描绘了春天里百花争艳的盛况。“斗”字形象地表现出花朵之间相互竞争、争相开放的情景,使画面充满了动态感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第三句“杨花榆荚无才思”,笔锋一转,提到杨花(柳絮)和榆荚这两种植物。虽然它们没有其他花卉那样鲜艳夺目的色彩,但它们同样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装点这个世界。这里既是对这些不起眼植物的肯定,也是对生活中平凡事物价值的认可。
最后一句“惟解漫天作雪飞”,描述了杨花随风飘散如雪花般飞舞的姿态。这一幕既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再现,又隐含着诗人对于人生短暂而美好时光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晚春时节各种植物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它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