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古诗鉴赏】《垂緌饮清露》是一首以蝉为题材的古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一、诗歌
《垂緌饮清露》出自唐代诗人李峤之手,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此诗通过对蝉的形态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诗中“垂緌”指蝉的触须,“饮清露”表现其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从高树中传出,象征其声名远播;后两句则点明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虽处高位,但声名远扬并非依靠外力,而是源于自身的高洁品质。
二、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鉴赏角度 | 内容说明 |
主题 | 咏物抒怀,借蝉言志,表达高洁人格与自我价值 |
意象 | 蝉、清露、疏桐,象征高洁、纯净、清雅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垂緌”)、比喻(“流响出疏桐”)、对比(“居高声自远”) |
情感表达 | 表达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自信与对世俗功利的不屑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富有哲理 |
三、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李峤(约644—713),字巨山,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宰相。他擅长诗文,尤其在咏物诗方面有较高成就。《垂緌饮清露》是他众多咏物诗之一,反映了他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仕途生活的深刻思考。
四、现代启示
《垂緌饮清露》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名声和地位不是靠外在条件获得的,而是源自内在的修养与品格。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正如诗中所言:“居高声自远”。
结语:
《垂緌饮清露》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古代咏物诗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