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文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哀溺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一个溺水者的故事,讽刺那些在危难时刻仍不思悔改、固执己见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原文
哀溺文
柳宗元
有三人,其一人善游,其一人不善游。其一人曰:“吾能游。”其一人曰:“吾不能游。”其一人曰:“吾能游,吾能游。”其一人曰:“吾不能游,吾不能游。”其一人曰:“吾能游,吾能游。”其一人曰:“吾不能游,吾不能游。”
忽有大风,舟将覆。其一人曰:“吾能游,吾能游!”其一人曰:“吾不能游,吾不能游!”其一人曰:“吾能游,吾能游!”
俄而舟覆,其一人溺死,其二人得免。或问之曰:“汝何以不救?”其一人曰:“吾能游。”其一人曰:“吾不能游。”
人皆笑之,曰:“哀哉!哀哉!”
二、翻译
有三个人,其中一个人擅长游泳,另外两个人不擅长。一个人说:“我能游泳。”另一个人说:“我不能游泳。”第三个人也说:“我能游泳。”第四个人又说:“我不能游泳。”第五个人继续说:“我能游泳。”第六个人则重复:“我不能游泳。”
忽然刮起大风,船即将翻覆。那个人说:“我能游泳!”另一个人说:“我不能游泳!”第三个人又喊:“我能游泳!”
不久船翻了,其中一个人溺水身亡,另外两人得以幸存。有人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救人?”其中一个说:“我会游泳。”另一个说:“我不会游泳。”
人们都嘲笑他们,说:“悲哀啊!悲哀啊!”
三、阅读训练总结
题目 | 内容 | 答案 |
1. 本文作者是谁? | 文章出处 | 柳宗元 |
2. 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 | 故事内容 | 三个人在船上,一个会游泳,两个不会,最终船翻后只有一人溺亡 |
3. 文章主要讽刺了什么现象? | 主旨 | 固执己见、不思悔改、缺乏互助精神的人 |
4. “哀溺文”中的“哀”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词语含义 | 同情、悲叹 |
5. 文中反复出现“吾能游”和“吾不能游”,有什么作用? | 写作手法 | 强调人物的固执与矛盾,增强讽刺效果 |
6. 最终谁溺死了?为什么? | 人物命运 | 会游泳的人溺死,因为过于自信,未能及时施救 |
7.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 作者态度 | 批评盲目自信、缺乏责任感的行为 |
四、总结
《哀溺文》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通过对三个人物行为的描写,揭示了人性中常见的弱点:固执、自负、缺乏合作意识。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文作品,更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提醒我们在面对危机时应冷静应对、团结互助,避免因个人偏见而酿成悲剧。
通过本次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