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皮铁骨名词解释】“铜皮铁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用铜做外皮、铁做骨骼,形容人身体强壮、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词语常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具有坚强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极强的毅力和耐力。
该词常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台词或日常表达中,用来赞美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不轻言放弃的人。其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因此在表达人物性格或精神状态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一、
“铜皮铁骨”是一个形容人身体强健、意志坚强的成语,源自古代对坚固结构的比喻。在现代使用中,它更多地强调人的精神力量与抗压能力。该词多用于正面评价,适用于描述英雄人物、奋斗者或在困境中表现突出的人。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铜皮铁骨 |
| 拼音 | tóng pí tiě gǔ |
| 释义 | 原指用铜皮和铁骨构成的坚固结构,现比喻人身体强壮、意志坚定、不畏艰难。 |
| 出处 | 源自古代对坚固建筑的描述,后演变为形容人的成语。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形容人的坚强意志和体魄。 |
| 近义词 | 铁打的身躯、百炼成钢、坚韧不拔 |
| 反义词 | 脆弱无力、软弱无能、不堪一击 |
| 适用场景 | 文学作品、影视台词、励志语境、人物描写等 |
| 情感色彩 | 正面、褒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铜皮铁骨”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人类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顽强与坚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