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开头的的成语】“亡”字在汉语中常表示“失去、灭亡、死亡”等含义,而以“亡”字开头的成语,往往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或历史感。这些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独特意义,也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国家的命运或事物的状态。
以下是对“亡”开头的成语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一、总结说明
“亡”字开头的成语数量较少,但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历史背景。它们多用于描述失败、丧失、危险或衰败的情境,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叙述以及日常表达中。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二、表格展示:亡开头的成语
| 成语 | 拼音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示例 |
| 亡羊补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继续损失 |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 亡命之徒 | wáng mìng zhī tú | 指逃亡的人或不顾性命的人 | 《水浒传》:“此人乃亡命之徒,不可轻信。” |
| 亡国之音 | wáng guó zhī yīn | 指导致国家灭亡的音乐或言论,比喻腐朽或有害的思想 |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人使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产不听。……其亡也,必在此矣。” |
| 亡羊得牛 | wáng yáng dé niú | 比喻因祸得福,或在损失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 《庄子·齐物论》:“亡羊而得牛,是谓之大成。” |
| 亡魂失魄 | wáng hún shī pò | 形容极度惊慌、恐惧的样子 | 《红楼梦》:“贾母听了,惊得亡魂失魄,忙问是怎么回事。” |
| 亡不旋踵 | wáng bù xuán zhǒng | 指死亡来得迅速,来不及转身 | 《汉书·霍光传》:“今欲与大臣共事,天下未可知,亡不旋踵。” |
| 亡身殉义 | wáng shēn xùn yì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士卒死战,亡身殉义。” |
| 亡羊补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重复) |
三、小结
虽然“亡”开头的成语数量不多,但每一个都富有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命运、道德和行为的思考,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引用,用来表达对错误行为的反思、对危险的警觉,或是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在学习和使用这些成语时,应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通过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哲学思想,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