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是什么意思】“瓮”是一个汉字,常用于古代或文学作品中,其含义较为具体。在现代汉语中,“瓮”多指一种陶制的容器,常用来盛放液体或食物。下面将从字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瓮”是形声字,从“瓦”部,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是指一种大肚子、小口的陶制容器,主要用于储存酒、水、粮食等。在古代,它不仅是日常用品,也常出现在诗词和典故中,如“瓮中之鳖”、“瓮牖绳枢”等,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此外,在现代口语中,“瓮”有时也作为量词使用,如“一瓮酒”,但这种用法较为少见。
二、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拼音 | wèng |
| 部首 | 瓦 |
| 结构 | 左右结构 |
| 基本含义 | 一种陶制的容器,多用于盛放液体或食物 |
| 文化含义 | 常见于古文、诗词,象征储藏、封闭、困境等 |
| 典型用法 | “瓮中之鳖”、“瓮牖绳枢” |
| 现代用法 | 少数情况下作量词使用(如“一瓮酒”) |
| 近义词 | 罐、壶、缸 |
| 反义词 | 桶、盆、坛 |
三、延伸说明
“瓮”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中仍频繁出现。例如:
- 瓮中之鳖:比喻陷入绝境、无法逃脱的人。
- 瓮牖绳枢:形容贫穷人家的简陋住所,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瓮”的实用功能,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容器,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