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的意思】“小心翼翼”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行动或说话时非常谨慎、小心,生怕出错或引起不好的后果。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对某件事情的重视程度较高,或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较强的防范意识。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用法 |
| 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出自《诗经·大雅·抑》:“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 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谨慎、小心、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
| 反义词 | 马虎、粗心、鲁莽、冒失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中 | 他对待这份工作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 |
| 日常生活 | 妈妈在厨房里小心翼翼地切菜,生怕伤到自己。 |
| 学习中 | 同学们在考试时都小心翼翼地答题,不敢轻易下笔。 |
| 家庭关系 | 爸爸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小心翼翼,怕说错了话让孩子难过。 |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为“小心”:虽然“小心翼翼”包含“小心”的意思,但其程度更深,强调的是极度谨慎,不能简单替换为“小心”。
2. 过度使用:如果频繁使用“小心翼翼”,可能会显得过于拘谨,影响表达的自然性。
3. 搭配不当:如“小心翼翼地走”是正确的,但“小心翼翼地说话”有时可能让人觉得不够自信或缺乏表达力。
五、总结
“小心翼翼”是一个表达高度谨慎态度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情境,尤其在需要注重细节、避免失误的场合中使用较多。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认真态度,也反映出对他人或事物的尊重。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