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两悉称出处于哪里】“铢两悉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精确、公平、不差分毫。那么,“铢两悉称”这个成语到底出自何处?它的出处和含义是什么?下面将从历史文献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释义
“铢两悉称”中的“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悉称”意为完全相等。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每一钱、每一两都精确相符,形容分配、计算或衡量非常准确、公正。
二、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的古籍文献,“铢两悉称”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夫民者,国之本也;财者,民之命也。故君人者,当以仁义为本,以财赋为用,使民无怨,财无失,铢两悉称,上下相安。”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富是百姓的命脉。君主应当以仁义为本,合理使用财富,让百姓没有怨言,财富不浪费,每一分一两都准确无误,上下和谐安定。
三、相关文献与演变
| 书名 | 作者 | 出处 | 内容简述 |
| 《后汉书》 | 范晔 | 王符传 | 最早出现“铢两悉称”的文献,强调财政管理应公平精准 |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多处引用 | 后世在论述经济政策时常用此语,强调制度严谨性 |
| 《全唐文》 | 不详 | 多篇奏章 | 唐代官员在奏疏中常引此语,强调财政收支的准确性 |
| 《宋史》 | 脱脱等 | 多卷记载 | 宋代政府在制定赋税制度时,常引用“铢两悉称”作为标准 |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铢两悉称”多用于描述财务、税收、计量等方面的精准与公平。例如:
- 财务管理:企业对账务处理要求“铢两悉称”,确保数据无误。
- 税务审计: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报材料进行细致核查,做到“铢两悉称”。
- 商品交易:商家在称重、计价时力求准确,避免误差。
五、结语
“铢两悉称”这一成语源自《后汉书》,最初用于描述国家财政管理的公平与精准。随着历史发展,其意义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成为衡量公正、精确的重要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可知,该成语不仅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也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铢两悉称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每一钱、每一两都精确相符,形容公平、准确 |
| 文献来源 | 《后汉书》《资治通鉴》《全唐文》《宋史》等 |
| 现代应用 | 财务、税务、商品交易等领域强调精准与公正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的哲学内涵或文化影响,可继续深入研究相关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