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自责什么意思】“引咎自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失败时,主动承担责任、自我反省的行为。这个词语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批评精神。
一、
“引咎自责”是指在发生过失或失误后,主动承认错误并进行自我批评的行为。它通常出现在工作、生活或团队合作中,表示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省能力。与“推卸责任”相对,这种行为往往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
该词由“引咎”和“自责”两个部分组成:“引咎”指主动承担过错;“自责”则是对自己的谴责和反思。整体表达了一种积极面对问题、勇于担当的态度。
二、表格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 引咎自责 | 主动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 《左传》等古籍中常见 | 常用于描述个人在错误后的态度 | 自我反省、自责、认错 | 推卸责任、逃避责任 |
| 引咎 | 主动承担过错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 | 承担责任、认罪 | 推诿、逃避 |
| 自责 | 对自己进行谴责 | 《史记》等历史文献 | 用于表达内心悔恨 | 自悔、自疚 | 宽恕、原谅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某项目因管理失误导致失败,负责人主动向上级汇报,并表示“我引咎自责,愿意承担后果。”
2. 家庭中:孩子犯了错,家长鼓励他“要引咎自责,才能成长。”
3. 社会事件中:某官员因政策失误被问责,公开表示“我引咎自责,愿接受组织处理。”
四、注意事项
- “引咎自责”是一种正面的品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语气和场合,避免过度自责而影响心理健康。
-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境,确保语义准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引咎自责”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标准。


